Fork me on GitHub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这两天,看完了这本书,作者以他多年一线编程经验告诉后人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应注意的地方。其中,提到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里,我仅摘录自己比较有感触的,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天才与普通人

漫画描述1:一个普通人每天都很努力,他头顶上显示的能力槽也在慢慢地增长。而图中的另一个天才,则整天不务正业,当然他头上的能力槽也几乎没有增长。

漫画描述2: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普通人头顶上的能力槽慢慢接近了满格,此时那个天才醒悟并开始了努力。

漫画描述3:又过了一段时间,普通人头顶上的能力槽终于满格了,但此时天才头顶上的能力槽却早已爆表,高出了那个普通人很大一截,那个努力的普通人只好无奈地抬头仰望着那位天才。

漫画描述4:但当普通人默默回过头来,却惊讶地发现有更多的人正同样充满敬意地仰望着他,因为此时的他也早已成为了大多数人眼中的那个佼佼者。 这组漫画非常发人深省,优秀的程序员往往会被同天才或高智商的人联系在一起,但我想告诉你,你周围所看到的那些天才(身边的优秀程序员)只是在你没看到的时候花了更多时间工作或者学习而已,当你也坚持这么做时,你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

常听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周末,由此可见,付出的多少决定你能走多远,我想,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地方。比如说,像我们这些做技术的,没有亲身编码实践,妄图希望看一些技术博客,书籍就获得个人编码能力的提高。这是不存在的,固然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但实践得真知,通过亲自编码加深个人的理解,才是我们最应坚持的。

基础打牢了吗

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房子没打好基础会面临坍塌的风险,技术基础没打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个没有良好基础的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都是虚无缥缈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时的回看过去的代码可能现在看来它也不过如此吗?真的是这样吗?了解原理吗?网上有个段子说“我们只是代码的搬运工”,没有自己的理解,不懂得原理,只知道这样做可以完成项目。我觉得这是可悲的。技术,出自基础,结于基础。

遵循最佳实践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框架被源源不断的开发出来,这就需要开发人员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偏向于在打牢基础后适时学习一些框架,要明白框架是学不完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取舍。具体到每天的TO DO LIST上。现在,除每天必做任务阅读,英语外,我每天只写3-5件需要完成的任务,决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不然就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了,也不会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是否还有其他方式。而这个,是我在将近1年的时间中摸索出来的,并且在日后还会不断完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始终相信”实践得真知“。

保持好奇心并乐于探索新事物

这点,我觉得自己做的还算不错的。在技术上,我会关注一些前辈的博客,公众号,时常逛逛前端优质社区,如div.io,技匠社等,虽然其中有些内容看不透彻,但自己还是乐在其中。时常觉得自己周围有一群优秀的人,便会不断激励自己。同样,在生活中,我还关注了Spenser,stormzhang,秦小明等优质公号,从他们的言语中,会时不时的触发大脑神经,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有时候会觉得当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并没有过多的神秘可言。

睡眠使你更加强大

曾经,我是个夜猫子,没有11.30之前睡过觉,大概从今年年初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无论是对身体还是白天的学习都是白害而无一利的。现在,我10.30就基本进入睡眠状态了,偶尔会11点多睡觉,但这种情况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每天6点准时起床,制定今日计划,开始一天的生活。

你不应该成为一匹独狼

学会与人合作是每个人都应进修的课程,无论个人能力多么强大,在团队面前都是渺小的,没有团队的支持,一切将寸步难行。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可能会因价值观,思考角度不同产生隔阂,但这并不是无解的,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会统筹成员之间所擅长的东西,达到1+1>>2的效果。

程序员更加国际化

在《驱动力》一书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景象,程序员就职若干公司,在家完成工作,这样省去通勤时间
,提高开发效率。程序员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可能早上在这家公司工作,下午在另一所公司,晚上进行跨国合作完成项目。Google就已经尝试这种做法,我不知道这样的愿景在近几年会出现在中国,但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出现。

据说帅的人都赏给博主几块钱零花钱。